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简史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旅美的留学生中就有留美中国电工学会的组织,旅德的留学生中有中华留德机械电工学会的组织。回国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先在1930年于杭州创办了《电工》杂志,后来又产生了在国内建立专门学会的愿望。由于当时上海电工事业比较发达,我国民族资本最早建立修造直流电机的钱镛记电器铺(现南洋电机厂的前身)、生产国内第一台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同步发电机的华生电器制造厂(现革新电机厂和华生电器厂的前身)以及我国最早制成异步电动机的益中机器股份公司等都在上海,作为中国电工学术策源地的交通大学也在上海,加之上海交通又比较方便,所以,由李熙谋、顾敏琇、恽震、徐学禹、赵曾珏等45位学者、教授及工程界人士联合发起,于六十年前即1934年10月14日在上海市八仙桥新青年会成立了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学会章程规定,会员有十人以上在同一地点者即可成立分会,初建时上海会员占到会员总数128人的三分之一以上,因而上海分会同时成立,着就是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的最早前身。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迁往重庆,留在上海的部分会员,只能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环境所允许的少数活动,如编译出版了电工丛书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2月,上海分会即开始酝酿复会。1946年1月10日,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上海分会假座香港路银行公会俱乐部举行胜利后的第一次集会。当时,分会会长是赵曾珏,副会长裘维裕,书记毛启爽,会计张惠康。复会后的重大活动,是参与筹备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9届年会,年会于1946年12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会上,赵曾珏先生以上海分会会长名义作了题为《上海供电之回顾与瞻望》的演讲。在此前后,上海分会曾陆续举行过乔治西屋氏百年纪念会、爱迪生百年祭纪念会,制订过电工标准,主办过电信展览会,放映过电学电影和上海亚美麟记广播电台合作,举办过多次空中电学讲座,创办《电世界》杂志,完成电工名词查审17564则。1948年初,因赵曾珏先生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上海分会长改为庄智焕(仲文),副会长郁秉坚,书记毛启爽,会计孙洪钧。
上海解放后,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停止活动,上海分会改名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于1949年8月14日召开会员大会,修改了会章,选举产生了执行委员15人,恽震先生为主席,毛启爽为副主席,裘维裕、丁舜年、王天一为常务委员。分会在劳军、反轰炸、推销公债、节电增产等运动中都起到一定作用;为支援东北建设,曾动员上海会员去东北服务,举办过欢送电机技术专家、当时担任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处副处长的褚应璜等一批同志奔赴东北参加建设的活动;组织过4个电机检验工作队,协助华东工业部下厂检查电机;举办过多次电机制造、电工讲习会以提高青年会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协助研究解决过黄浦江电缆的敷设;还先后成立了电站、电瓷、电灯、无线电、电动机、变压器等各种标准研究会,拟订了磁石电话机、电瓷、电灯及无线电用变压器等技术标准,经华东工业部批准为国内暂行标准。分会在工厂、机关、学校及地区成立了18个支会;1950年起,并增设了38人的干事会协助执委会处理会务。
1950年11月5日,在震旦大学礼堂,分会召开了会员大会,当时担任华东工业部部长的汪道涵同志特地到会讲话,大会举行了改选,主席仍是恽震,副主席毛启爽、张家祉,常务委员丁舜年、胡文安、程义坤、王天一、郁秉坚、谢锦麟。当年,全国召开解放后的第一次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分会恽震、毛启爽、郁秉坚三位当选为代表。会后,代表们根据大会精神,积极筹组全国性学会。在1950年11月24日,上海分会改选后的第一次常委会上,即根据会员大会决议,组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恽震,副主任毛启爽、张家祉。临时工委暂以上海为会务中心,待北京总会筹委会成立后再移交会务。
1951年6月10日,参加组建中电机工程学会的上海方面150位发起人集会时,一致通过相应成立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以便与总会临时工作委员会取得联系,并负责办理上海会员的调查登记。1951年6月2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主席恽震,副主席毛启爽、张家祉,委员丁舜年、王季梅、吴保丰、汪延镛、胡文安、郁秉坚、徐士高、孙鼎、曹仲渊、许应期、程义坤、谢锦麟等。会员除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外,并吸收了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无线电学会的会员等,共771人。10月间,上海临时工委得悉北京方面已决定在全国代表大会成立总会前各地可先成立分会,于是,经上海市科联同意,新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于1952年1月6日在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礼堂成立,到会180余人,赵祖康先生代表市科联讲话。鉴于“三反”运动开始在即,会议决定“三反”期间暂停会务,暂不选举理事,由临时工委代行理事会职权。1952年2月13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上海出席代表8人,会上正式成立了新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到1953年7月,上海分会才选出理事,7月26日,理事会召开会议,选举张家祉同志为主席,丁舜年、毛启爽同志为副主席,徐士高、蔡叔厚、冯勤为、朱物华、郁秉坚、顾谷同为常务理事。这以后,分会动员广大会员投入轰轰烈烈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上海电机工业继1954年6千千瓦汽轮发电机及开关设备生产以后,于1957年又试制成功了1万2千千瓦汽轮发电机,新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在党提出科学进军的号召后,会员们对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要求更是迫切,学会活动也有了新的发展。
195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总会分成电机工程及电子学两个学会,上海分会相应进行会员登记,征求会员们参加哪个学会意见,结果,131位会员表示参加电子学学会。于是1957年1月20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和中国电子学学会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召开会员大会,毛启爽同志作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四年来的工作报告。会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通过了新的会章,选出了39位理事,公推张家祉同志为理事长,钟兆琳、顾谷同、胡汝鼎、王一定等同志为副理事长,沈越昭、蔡叔厚、马盛模、王季梅、孙希同、张鹏飞、孟庆元、周琦为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学会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则宣布了毛启爽等25位同志为筹备委员。从此两个学会分开。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在新一届理事会下,设立了组织、编辑、学术三个专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下还设立专业组,当时成立的有电力、电机制造、电力拖动、电工材料、电工仪表等5个专业组。各专业组每季度订有学术活动计划,活动很频繁,据统计,1957年一年,全分会学术活动即达81次之多,其中不乏重大课题,如对国家电力部技术委员会提出的:“20千伏级电压应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就专门组织过研讨。1957年,第22届国际电工会议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上海有好几位代表参加。回国后,上海分会当年10月15日专门举办了报告会,代表们作了详尽的传达介绍。是年底,学会会员发展至710人。
195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959年第二季度,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相应更名为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班子未动,实际上也就成为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的第一届理事会。
1961年12月,学会召开会员大会,总结工作,进行改选,选出了包括生产、科研、教育等方面46人组成的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为胡汝鼎同志。改选后的理事会,加强了对学术工作的领导,学术活动比较活跃。
1964年8月23日至26日,学会召开1964年年会,共收到论文143篇。胡汝鼎理事长在会上作了1961-1964年三年来学会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这一阶段学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成就。在这次的年会上,还特地邀请当时担任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江泽民同志,作了参加1964年第29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观感的报告。学会同时改选了理事会,在第三届理事会中加强了电力专业方面的力量,胡汝鼎同志连任理事长,佟子君、程福秀、王一定、江泽民等4位同志任副理事长。
1966年文革初期,学会依旧制订了当年的学术活动计划,但终因文化大革命浪潮冲垮了这些计划,整个学会工作也被迫停止,而且一停就是十年。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学会于1978年4月21日复会,重新开张各项活动。经市科协同意,在1964年选出的第三届学会理事人选的基础上相应调整充实成56位同志作为第四届理事,胡汝鼎同志任理事长,程福秀、殷元章、李培基、孟庆元等4位同志为副理事长。党的领导小组由9位同志组成,余念一同志任组长,王一定、崔镇华两同志任副组长。学会决定,学术委员会下面虽然仍是9个专业组,但名称改为:电机、电器、自动化、电工材料、电工仪表、电站、输配电、交通电气化和电学基础理论。
1981年9月12日,学会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158名代表出席。会上选举产生第五届学会理事会,58位理事当选,30%以上是新生力量,经推选,常务理事17人,理事长由胡汝鼎同志连任,程福秀、殷元章、李培基、孟庆元、余二良、王一定等同志为副理事长。同时,余念一同志任中共党组书记。在理事会领导下,原来的学会专门委员会改称工作委员会,计有学术、组织、编辑、以及增加的科普等4个工作委员会;各专业组也改称专业委员会,由原来隶属于学术委员会改为直属学会领导,共有电机、电器、电站、输配电、电工材料、自动控制、电气传动、远动技术、电气器具、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交通电气化和仪器仪表与过程控制等13个专业委员会。
1985年12月10日,学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理事56人,常务理事18日,理事长梅贤豪同志,副理事长胡永钫、王一定、孟庆元、赵安泰、张志竟、王雪渔等6位同志。同时建立党组,书记由陈警众同志担任。
1989年12月8日,学会在科学会堂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173名代表参加。选出63位同志组成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会选举21名常务理事,寒松同志任理事长,胡永钫、赵安泰、张志竟、钱忠伟、朱国梁、黄国泰等6位同志任副理事长。同时,中共党组书记仍旧是陈警众同志。七届理事会在组织建设方面有较大进展,学会在原有15个专委会基础上,又增设了供用电、电力系统、金属与工艺、电站化环等4个专委会。
1994年1月27日,学会在华东电力大楼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379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七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会章。大会选举65位同志组成第八届理事会,选举常务理事25人,理事长由寒松同志连任,副理事长朱国梁、宓麒延、薛钟甦、刘维烈、张志竟、秦和等6位同志。
(学会办公室整理)
|